
本网讯(特约记者 赵曦 摄影 陈虹旭)6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我校和黑龙江省重点培育智库“俄罗斯远东智库”主办,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黑河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黑龙江省专业技术领军人才梯队“区域国别专题研究”和黑龙江省俄罗斯远东研究学术交流基地、校远东研究院承办的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我校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及我校等18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39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全方位、深入地探讨了中俄关系领域的历史与现实问题。开幕式由校党委委员、副院长谢慧主持。

校党委副书记、院长杨敬民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学校将服务国家战略、深化中俄人文交流视为立校之本、发展之要;凭借地缘优势,学校始终持续发挥在对俄交流合作与研究中的“桥头堡”“枢纽站”作用。他期望,以此次年会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与研究会及各兄弟院校、研究机构的联系,共同搭建更高水平的中俄学术交流平台,为赓续中俄传统友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随后,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高国荣,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原)院长、研究会(原)会长季志业分别致辞;研究会秘书长陈开科汇报了上年研究会的活动情况。
大会主题报告分别由我校彭传勇研究员、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唐仕春研究员主持,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陆南泉研究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季志业研究员,北京大学冯玉军教授,中国社科院陈开科研究员,彭传勇研究员分别作了精彩的主题发言。

本次年会收到学术论文38篇,设置2组4场次分组发言讨论,中国社科院刘显忠研究员、黑龙江大学马蔚云教授、清华大学王奇教授、黑龙江大学《俄罗斯学刊》主编靳会新分别主持4场分组发言。39名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中俄关系的历史、经济、政治、文化、区域合作及二战研究等多个领域,聚焦历史档案分析、经贸合作、战略协作、文化交流、远东发展及抗战纪念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闭幕式由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开科研究员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叶柏川副教授、长春师范大学卢春月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王树春教授、吉林大学徐博研究员分别汇报了分组研讨情况。最后,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副会长王奇对本次年会进行了深入总结,并宣布年会闭幕。
会后,我校远东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崔铮在求知楼B505会议室,为我校教师作撰写咨政报告专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