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学院新闻 >> 正文
返回顶部

首届国际青年人工智能大赛在我校举办

发稿日期:2019-05-14 17:58:40  点击:

本网讯(记者 赵宇 学生记者 张瑞芹)5月14日,由共青团黑龙江省委员会、黑龙江省教育厅共同主办,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中俄大学生交流基地、国际青年人工智能大赛组委会、国际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联盟协办,黑河学院、布拉戈维申斯克国立师范大学承办的第九届“携手青春 共享阳光”国际青年大会人工智能专项科技活动暨首届国际青年人工智能大赛在我校隆重举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教授,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国立师范大学机器人制造专家科洛梅岑·叶夫戈尼·亚历山大罗维奇,信息通讯技术与信息安全管理处处长马捷沃祥·阿尔图尔·谢尔盖耶维奇,信息学与信息教学法教研室副教授、青少年机器人制造技术中心主任费德琴科·加丽娜·米哈伊洛芙娜;黑龙江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副处长王跃然,共青团黑龙江省委员会学校部主任科员孙龙楠;学校校长贯昌福,副校长许海深、丛喜权,北京大学谢广明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王滨生教授出席活动。

开幕式上,国际人工智能大赛组委会执行主席、校长贯昌福教授在欢迎辞中指出,人工智能正在向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拓展,它将进一步释放积蓄的巨大能量,驱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推动社会生产力整体跃升。本次大赛对开阔青年的国际视野,促进青年永攀科学高峰的决心,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都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他希望以大赛为契机,加强各国青年之间、国内各高校之间的科学合作与交流,加速人类在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的步伐,使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于人类,为世界的文明作出更大的贡献。

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国立师范大学青少年机器人制造技术中心主任费德琴科·加丽娜·米哈伊洛芙娜、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在致辞中,寄语中俄青年,要不断进取,练就本领,努力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骨干,引领国家、引领全球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据黑龙江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副处长王跃然介绍,本次国际青年人工智能大赛,是一届竞赛水平高、参与院校多、国际影响力大的世界级人工智能竞赛,也是黑龙江省双创活动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黑龙江省赛区系列重点活动之一。旨在主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促进国际融合发展,搭建国际青年携手解决在机器人科技、人工智能领域全球化挑战的合作平台,拓宽当代大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创新格局,为黑龙江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会上,与会领导为2017-2018年度全国竞技机器人邀请赛年度人物颁奖,表彰其为体育竞技科技事业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

本次比赛共吸引了来自国内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北大学、吉林大学、黑河学院等50所本专科院校302支参赛队伍和来自哈佛大学、杜克大学、普渡大学、东芬兰大学等美国、英国、俄罗斯、赞比亚、芬兰、巴基斯坦、韩国、日本、土耳其、乍得、越南11个国家的留学生代表队参加角逐。

竞赛分为6个单元,包含机器视觉任务挑战赛、智能机器人综合竞技赛、人工智能创新专项赛、探索者全地形任务挑战赛、综合材料艺术创作赛、水下机器人专项赛等六个竞赛单元,涵盖人工智能多个热门研究领域。比赛开始后,一时间,各个分赛区都成了机器人的海洋,这些机器人或根据音乐节奏进行舞蹈,流畅地做着各种高难动作;或穿越重重障碍,探索全地形;或“乐此不疲”地进行交叉足行走、直线奔跑……选手们沉稳而又娴熟地操控着各自的机器人在赛场中大展身手,使比赛极具观赏性与挑战性。

来自武汉科技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的翁耀卿、田锦容、严诚三名同学是第一次参加比赛,他们既兴奋又紧张,一个月前在老师的鼓励下,他们开始对参赛作品进行设计改进,采用大小不同的轮胎对车辆性能进行优化。谈及参赛感受,他们颇为激动:“此次比赛的准备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都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我们就是一个集体,谁也离不开谁。”为了避免机器人在比赛过程中出现问题,他们三个人认真地在对自己的机器人做着最后的“检查”。

在水下机器人专项赛区,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电子专业的学生荣健睿带领他的队伍正在进行作品调试。据他介绍,此次参赛作品的设计着重于与现实密切相连,针对传统设施存在的缺陷进行了改进,采用类似船体的设计增加了设施自身稳定性并更换为新型传感器进而增加检测的准确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获得参赛资格后,他立刻投身于产品的设计和试验中,最终仅用了三周的时间便制作出了这款产品模型。

来自吉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的董旭与崔晨辉今年已经大三了,此前他们曾参加过大大小小很多比赛并获得过全国机器人大赛第一名的殊荣。今年他们将参赛作品命名为J—smart也,这也是以他们团队的名字命名的,队长董旭坦言道:“比赛之前,自己是比较有信心的,但是通过观察和学习到来自全国各地优秀参赛者的作品,思维开阔了不少,内心实在激动。”因为场地与平时练习时有所不同,可能会增加比赛的难度,可即使如此,他依然有信心获奖。

我校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的李康栋的作品与其他选手的参赛作品有所不同,最大的区别在于对物体的识别。李康栋说:“机械臂的作用可以从多个零件中识别出需要的零件,若投入市场,可以增加产量,提升产值。”因为此次比赛在自己的学校举办,李康栋笑谈,面对熟悉的场地和环境,相较于其他选手,他更多了一分自信和自豪。

经过一天的紧张角逐,最终,长春大学陈泽宇、黄冠程、马弋博荣获智能机器人综合竞赛—NAO组—舞蹈赛冠军,吉林师范大学董旭、田东雪、崔晨辉荣获智能机器人综合竞赛—NAO组—接力赛冠军,哈尔滨工业大学张铭伟、段启航、荣健睿、李臻阳荣获水中机器人竞赛—管道巡检冠军,北京大学张天昊、郑光文荣获水中机器人竞赛—抢球博弈比赛冠军,黑河学院吴国庆、丁谛、李轶博荣获机器视觉任务挑战赛冠军,哈尔滨信息工程学院刘明远、姜媛媛、牛飞鸥、徐中华等荣获综合艺术材料创作比赛冠军,丽水学院刘长帅、高长发、潘昌科等荣获探索者全地形任务挑战赛冠军。

副校长许海深将会旗转交给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相关负责人

(学生记者 贾春阳 牛子涵 韩磊 兰天 程旺 姜帅 杨竹均

宋均崇 田成泽 徐式余 李佳 白相莹 程维健

返回首页

关闭